(原创,欢迎点赞关注~)
我很喜欢一句话,人生如伞,收放自如。
作家李银河也讲过一句类似的话,人生的高境界是收放自如。
我们身体里有骨骼,也有肌肉,于是我们能屈能伸,韧中带刚,引领自我拼搏向前,追逐美好生活。
事实上,很多时候,我们忘记了生命中的"收"。
因此,我们过得很累,甚至陷入迷茫中。
亲戚买房的经历,就是一个不懂得"收"的故事。
事情经过:
亲戚居住在二线省会城市,原本是一个拼搏向上的有为青年。
2015年,他与女友相恋两年后结婚,并贷款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,房贷4000出头。
当然,像这种刚需买房,又无家里帮衬的话,背点贷款无可厚非。
可后来的操作,就让人唏嘘了。
2019年,夫妻俩一商量,他又贷款买了第二套房。
两套房加起来,每月还款7000多。
也许你会说房贷不算多,两个人上上班,也不至于影响生活。
起初,亲戚也是这么想的。
那时,他的工作稳定,偶有外快,妻子也是上班族,两个孩子由老人带,他们也没觉得压力有多大。
于是,在2022年,他把原车以超低价卖掉,自己贷款买了四个圈,贷款5年,每月还款5000多块。
他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直到去年初,他的工作遭遇重大挫折,被上司挤兑,收入几乎腰斩,还时刻担心被裁。
他的妻子,因为老板更年期,成天不是在骂人,就在骂人的路上,她一忍再忍,经常吵着想离职。
两人经常床上夜聊,结论是:不能离职。
一旦离职,房贷车贷一还,家庭的生活费就没着落了。
更无奈的是,两套房子还在不断跌价中。算起来,如今的行价,其中一套已经亏完了。
结果:
现在,亲戚每天一睁开眼睛,房贷车贷直逼而来,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。
他不堪重压,经常靠醉酒来麻醉自己,因此妻子经常和他吵架,孩子因为经常由老人带,和父母的关系很淡薄。
一句话,家庭关系降到了冰点。
反思:
人生,应当收放自如。
亲戚买房买车,没有错,错的是他没有自知之明,人生的长线放得太快,步子跨得太大,最终挖了一个大坑,只等自己往里跳。
有句话说得好,明天和意外,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。
没有人的一生一直顺遂平安,万年不变。因此,当意外来临前,未雨绸缪是明智之举。
这里的"绸",钱财就是最重要的部分。
当然,除了买房,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,都应再三权衡后,再去落地。
毕竟,人生的容错率太低。一步走错,要走很多步才能绕回来,有些时候,甚至一辈子都绕不回来。
总结:
中年人最大的错,就是贷款买了房,又贷款去买车。
几重压力下,别说生活质量了,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。
自我赞扬:
当亲戚和我诉苦时,我没有落井下石,而是尽量去共情他的痛苦。
事实上,我也说了我家的一地鸡毛。
比如,买了6年的商铺,至今都还是毛坯一间;现在住的这套房子,四年间也亏了几十万……
各有各的不幸。
我能感觉到亲戚心里好受一些。毕竟,大家都是一路人,谁也别笑谁的凄惨。
话虽如此,我的生活一直可控。我的生活,一直在"收"与"放"中保持基本的平衡。
从这点来说,我是生活的智者。
当然,在失意的亲戚面前,绝不可说自己的顺意。
我知道,一个懂得做人的人,当你的选择正确时,千万别"秀"给那些选择错的人看。
从这点来说,我是个懂得共情的人。
关联:
亲戚因为不懂人生规划,弄得一地鸡毛。
这样的故事,生活中并不少见。
昨天我写过我的一个朋友,因为盲目跟风自媒体,但又一直时运不济,不仅花掉了100多万的存款,还卖了房,但依然填不满窟窿。
我认识一个老板,12年前白手打拼,开了一家工厂。
这些年,挣的钱虽不能和大老板相提并论,但胜在稳定,保一家人衣食无忧。
但他一直不安分,羡慕别人的家缠万贯。
去年,他认识了两个木工师傅。
他觉得,机会来了。
于是,他头脑一热,又开了一个木工厂,把那两个师傅招入麾下。
前期租厂房、注册公司,以及买机器,总共花了100多万。
但直到现在,盈利为零。
他以为,只要有技术、有人,赚钱是分分钟的事。但事实上,他曾经的经验,已不可复制。
人,一定要有自知之明,放的同时,懂得收的智慧。
共勉。
(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,记录的都是生活中的点滴,没有高雅文字,只有人间烟火气。)
万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